接纳,是一种善意,是一种涵养。如若接纳不了,请用心听,不要说话。
在北京地铁官方微博中称乱扔垃圾的乘客为“蝗虫”,不欢迎他们的到来;在香港,部分香港人称去香港学习和生活的大陆人为“蝗虫”。这不是对事件的评价心理,而是“排外”,以偏盖全地排外。对于异地异域的异人,他们无法接纳,于是把异人推出。殊不知,接纳也是一种美德。即使退而求其次,别妄加评论。
接纳,是善意地接受别人的不足。人皆有过,对于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,捉住一个指向整体,让无辜受批评的人情何以堪。如果只是一味批评,容易激发报复心理。如果善意地接受并且作出指点,人与我皆进步,何乐而不为?古代贤明君主对于逆耳忠言的纳谏;团队对成员的包容;新组集体对各自的接受;都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。接纳,便是用心地接受好的部分并且粗心对待不太好的部分。
接纳,才能吸收、融合、合作互惠。如若世上只有一个人或是一种人,那么他们是很难进步的,失去了彼此间的交相辉映,怎么发挥人性的光芒?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“求同存异”;求大同,存小异,互利互惠。于是我国与其他国家保留异处,发展同处,互相尊重,共同进步。也促成了当今社会文化、物质的交流,并在原有基础上,完善,改进了生活条件。然而,一个不懂得吸收,接受的城市赢不来尊重,失去交流的文化也会索然无味。难以想象失去接纳的世界,将变得一致,无趣,没有反对,也不敢反对。
接纳,要心存善意,要表明立场,要全方位。对于别人的错误,我们要接纳并指导改正;对于不同于我们的事物,应取其精华;对于别人大胆、直率的言论,不应严加批判;对于异域文化,不应抨击,而是批判地传承,加以深造;对于其他国家思想、制度,应找到可取的方面接纳吸收,转化。接纳不是全盘接受,不加咀嚼,没有咀嚼过的是难以消化吸收的。
其实,不论是一座城,还是一个国,从来都不应该把异地异域的民众纳入麾下归顺或慑服,与自己保持一致。唯有接纳,方能璀璨。
本文地址:唯有接纳方能璀璨http://www.qhhaogezs.com//gaozhongzuowen/gaoerzuowen/4025.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!